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yunnanfanghuwang.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官网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精选(九篇)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3-20 09:49:56
  • 点击:

  半岛sports屋顶绿化不单纯指屋顶的绿化,而是指在各类古今构筑物、建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天台、露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种植花卉树木、造园等的统称。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是城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扩大绿化面积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于是屋顶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开发得到了发展和重视。而我国的屋顶绿化比西方国家要晚很多年,现在还处于一种研究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四川、广州、北京等地才慢慢有了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本文就屋顶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通常建筑物屋顶面坡层为2%左右(这里所说的是平屋面的情况),排水方向垂直于排水沟,在排水沟中放上一些卵石、珍珠岩等颗粒性渗水材料,上面整铺蓄排水盘,这样上层的土壤和植物层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蓄排水盘压到排水沟中或者局部出现坍塌的情况。在下排水口的时候,蓄排水盘遇到排水口时需要在相应的留出位置切割一个比排水口稍大的洞口,因为排水盘的上面要设置一个检查口以便于以后对排水口的检查和维修,另外还可以检查蓄排水盘中的蓄水量。对于屋檐设置的雨水管排水和虹吸式排水稍微会复杂一些。需要计算屋顶排水量。参照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参照所选用的蓄排水产品的排水量进行计算,看看屋面的雨水管设置是不是能够满足要求。对于屋顶绿化来说,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同样重要,因为暴雨会是对屋顶绿化系统的最大考验,优秀的蓄水能力将能够减小暴雨对屋面排水系统的巨大压力,同时还可以储存一部分水分作为植物的养分。所以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排水性并且可以储存一部分水分的排水系统。

  植物如果在无下部结构的自然环境下,其根系可按自然规律生长而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而在屋顶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就必须引导和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防止植物根系穿刺,防止植物根穿透防水层而造成防水功能失效和更为严重的结构破坏。所以必须要用隔根层来阻挡植物根系对防水层的穿刺。植物阻根层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植物的根系穿透混凝土,否则屋顶绿化在未来的5年内没有问题,但慢慢就会出现屋顶漏水。

  屋顶绿化的荷载包括屋顶本身的荷载(活荷载、屋顶结构自重、防水层、隔热层和屋面铺地静荷载)和屋顶花园各项工程的荷载(土壤、植物、水体和容器等),它受建筑结构的制约,因此屋顶的土层厚度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种植土比较薄、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比较少,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该选择适用性强耐贫瘠的品种。针对屋顶设计的规模和使用功能,需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屋顶荷载进行分析,同时需要了解一些荷载标准,以更好地控制荷载,保护屋顶结构保证人身安全。

  (1)以比较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为主。选择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如:六月雪、紫薇、藤本月季等,便于防风、种植、管理和运输。在屋顶绿化设计时有假山的花镜或花坛需要栽种大型植物的地方,可以适当选择那种高度在2~2.5m的中高等植物。

  (2)以浅根系防风而且不倒伏的植物为主。由于屋顶绿化时种植植物的基质层比较薄,又要考虑到植物根系对建筑层面的侵蚀,所以必须选用浅根系。屋顶绿化在建筑面表面,所以又要抗风不易倒伏,如:佛甲草、秋海棠、杜鹃等。

  (3)以耐旱性强,阳性植物为主。由于屋顶绿化基质层比较薄,水分蒸发相对较快,而且一般是地势较高阳光直射的露面,所以选择耐旱或较耐旱喜光的阳性植物如:月季、玫瑰、金银花。但在靠墙边,日照时间较短的特定环境中可以选择一些半阴性的植物。如:红背桂、夜合花、含笑等。

  (4)色彩搭配上,以绿色植物为主。为了使花园体现出自然的效果,植物色彩上选择以绿色为主,一般选用株型、叶型美观的常绿品种。再搭配不同季相的花,使之做到四季有花、花香诱人的效果。如:杜鹃、栀子、山茶等

  (5)品种选择上,以本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少量优良品种。本土植物是经过了长期的种植实验,适用各种生长环境,运输方便容易成活。所以我们在做屋顶绿化时优先选用本土植物。但是为了增加人们对屋顶植物的新鲜感,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适当引用一些优良的外地品种,丰富屋顶植物景观。如:鱼尾葵、九里香、鸭脚木等。

  “空中植绿化,安全需第一”,屋顶绿化是把地面的花园构建到屋顶、天台、露台、阳台等露面,所以建筑的条件更加苛刻,安全问题也更加严密。首先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屋顶的荷载范围,防水结构与材料是否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是否需要加设护栏,屋顶构件稳定性是否达标,小品的设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坡度的露面是否需要加设防滑装置等等。

  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最终要达到美学效果。既要美化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还要发挥绿色生态效益。因为屋顶绿化的场地面积比较小,受到环境场地的制约,所以要求屋顶绿化设计要更加精巧、别致、独特,达到一种艺术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需要我们的设计者们对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更加美观、全面、严谨。

  屋顶绿化的根本就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城市中的人们能更好地亲近自然。所以屋顶绿化中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只有有人的参与,屋顶绿化才能更加地开放更加地生动富有活力。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来进行合理化的设计。如考虑到老弱病残的心理想法,对屋顶绿化进行无障碍设计,创造合适的使用空间,提高特殊人群的自理能力,保障人身安全。针对年轻的办公全体,为他们提高放松休息的咖啡茶座等等。应使“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得到长远的发展。

  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遵循地域性的原则,才能使屋顶绿化的设计郁郁葱葱,达到预期的效果。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屋顶绿化要区别对待。还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适合的地域空间,进行合理地种植。

  屋顶绿化相对地面普通的绿化设计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应该量体裁衣,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材料选择要适宜,工艺要简洁,同时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只有有效地控制好了造价和后期养护资金,才能使我们的屋顶绿化得到推广和长远的发展。也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既可增加城市多层次景观,又带来经济创收,同时减轻绿化养护的成本。比如说建立屋顶农村、屋顶田园等等。

  综上所述,屋顶绿化景观设计作为我国正在推行和尝试的一个方向,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在进行屋顶绿化时应该严格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和应该遵循的原则,确实把好质量关,把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日新月异,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质量。而城市道路不仅方便人们出行、活动,其生态性以及景观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探索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遵守生态优化的原则,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符合城市总体绿化目标。即基于高标准建设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体系,建成兼顾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选择丰富的景观植物品种,基于结合乔灌花草的原则优化配置资源。

  城市道路机辅分隔带的绿化景观设计则要重视视线引导、指示以及景观功能的兼顾,考虑通透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安全[1]。在道路交叉口、交通环岛等位置,因驾驶员有安全视线距离的要求,所以应设计栽植低矮灌木、地被;道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则要控制好高度、密度,避免行人随意穿行。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务必要体现人性化原则,看得更远,不仅要短期显著改观,还要兼顾绿化景观的持续与长远发展。通过搭配慢生、中生、速生的植物品种,形成季节鲜明、层次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的特征相结合,科学选择景观植物,依托不同的树形、叶形、花色以及叶色等产生不同的效果,形成稳定的、优美的道路景观。按照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要求、功能要求,要想做到经常有花、四季常青,就要配合多品种、多形式景观植物,显示良好景观效果。所以在设计时要凸显道路绿化景观四季相宜的景色。与此同时,要按照不同的道路、交通线路、视线以及观赏等要求,合理处理各植株的间距,考虑不同树木品种的独特生长性质、树形、景观、栽植后长高长大等因素。在不同道路可采取不同的景观风格,注意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城市不同,应设计形式不同的道路绿化景观,栽植不同的景观植物,并充分考虑那些有市树市花的城市,把市树市花作为其地域象征。具体包括洛阳牡丹、南京雪松、成都银杏、海口椰子等,均能彰显浓郁的地域特征,而这种特色也能使人的感觉更强烈,凸显道路绿化景观的地域性。只是要注意品种的选配,避免景观设计过于单一[2]。在南方城市不仅可把香樟树作为景观设计主体,还可选择独具地方特征的大叶榕、高山榕、盆架子、大叶紫薇等加以搭配,再配合种植一些棕榈科植物,包括霸王棕、蒲葵、银海枣、老人葵等,显示南方城市的特色。另外,城市不同,其气候条件也不同,生活环境及条件也存在差异,对于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就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景观植物品种,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植物风采,形成美丽的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小品指的是具备装饰性、观赏性且能点缀道路景观的一种艺术形态。道路沿线景观小品主要有城市立体绿化景观、花坛、雕塑等,和道路其他绿化景观相比,景观小品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能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空间的艺术品质,优化人们的视觉享受。而在道路景观小品选址设计上应遵守点线面的基本原则,点就是集中在城市道路的交叉口、立交区、路侧开放广场、沿线景区等选址;线就是在宽度较大的道路上连续表现分车带、路侧带等选址;面就是成规模的场地,如城市道路的立交区,就可通过面的形式表达道路景观小品设计。

  只是在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小品时要特别注意合理选材。一是立体绿化景观小品主要设计植物与构架,一般选择用钢材、铁等有较强稳固性的金属材料,焊接成造型各异的基底,再栽植具有蔓性或缠绕性的藤本植物,使其攀爬在金属构架上,或选择盆栽花草,基于金属构架摆放出特殊的样式、模纹,也可以选择五色草,种植在设计好的立体造型上;二是灵活设计道路花坛的选材,包括木材、石材、金属材料等,且设计道路附属设施时,花坛选材应保持与其他附属设施选材的一致性,使视觉艺术更连贯;三是沿线雕塑主要可石材、金属等材,结合城市的文化特征或发展主题进行设计,体现城市的特色。南方沿海地区在设置景观小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抗风性,以免台风季节造成安全问题和财产损失。

  城市道路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涵盖卫生服务设施、休憩服务设施,又分别以垃圾桶、休憩座椅为代表[3]。垃圾桶是城市道路绿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种景观服务设施,是清洁卫生、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它的设计要注意功能区分,实现对垃圾的回收利用,所以设计形态要重视保持和道路绿化景观环境的协调性,数量和摆放的间距要合理。

  休憩座椅则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最常见的一种室外家具,供行人休息、社交。在具体的设计环节,应保持路边座椅距离道路路面一定的距离,形成半开放的休憩空间,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城市道路休憩座椅主要有四种设计:一是直线结构,造型简洁、制作简单,让人产生平衡感、稳定感;二是曲线结构,流畅、丰满、柔和、生动,艺术效果变化多样;三是结合直线与曲线结构,有刚有柔,富有对比变化;四是模拟自然动植物形态,和道路绿化景观环境相互呼应,形成生态美、自然美。在设计城市道路休憩设施时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考虑人的审美特征与需求,再结合城市特色进行多功能的、富有创意的舒适座椅设计。

  城市道路有多种绿化方式,在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遵守基本设计原则,凸显人性化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建好道路绿化景观,从而不断强化城市道路的便捷性、舒适性,真正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空间环境,为建设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卫生城市贡献更大的力量。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斑块一廊道一本底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模式,它以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导思想,讲究因地制宜,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按照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创造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城市景观生态元空间形态及承载行为模式的多样性.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以上原则都可以直接借鉴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规划则应更多地考虑遗留地保护原则、景观个性原则.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人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大力的开展,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也在同步发展,现如今居住区绿化的形式更加的层次丰富,多姿多彩;设计手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由于社会与居民们的高度重视,居住区的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功能区块划分、软硬地面处理、植物群落配置、雕塑小品设置等设计层面,而是将绿化设计的主题与立意更加突出表达。这样在满足居民身体愉悦的同时,也能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满足。

  居住区绿化以满足居民日常活动为宗旨,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巧借地形营造丰富的群落空间。设计中融入当地的特色与风土人情,使居民有强烈的归属感。

  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是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糅。在设计居住区绿化景观的时候,小品、园路、铺装、材料等细节设计要在使用合理的前提下,强调艺术景观与生活实用性相结合。居住区景观园林绿化讲究的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顾,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交往、交谈的公共场所空间。

  居住区绿化的人性化设计,让居民感受到绿化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所以这种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花,而是为居民打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花园,是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所以居住区要满足风景审美、游览、净化环境、四季有景、人的行为心理以及不同年龄层等需求。

  风景审美方面,要做到以景取胜,能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为了满足居民的游览需求,绿化中要留有一大片中心绿地,绿地空间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相互穿插。使空间统一中富有变化。绿地中栽植大量的植物,通过植物的生态功能,产生净化环境的作用。另外选择植物考虑到其四季性,植物搭配科学化,使得不同季节都有景可观。而且绿化空间的营造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的不同。

  居住区中心绿地属于公共绿地,相对其他类型的绿地较为粗放一些。绿地组团以较为高大的乔木与茂盛的灌木交错形成开敞与闭合的空间。中心绿地的主题、形式要直接反应景观所营造的氛围。例如,居住区以“鲜花”为主题,小区的环境会设计许多花境,规则式可以通过花坛,花钵等体现出主题;自然式则可以通过自由的花带,花丛来表达主题。居住区景观的主题应贯穿于中心绿地的始终,不同景观组团所达到的景观效果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起到辅助中心绿地的作用,为居民提供除中心绿地以外的娱乐、活动空间。组团绿化的设计形式尽量与中心的形式相统一,如果为了丰富景观层次,那风格的过渡要自然和谐。居住区组团绿地,是一个组团的核心,小区有多个组团,这些组团之间可以风格相同,但是不能内容雷同,要保持与中心绿地的统一性

  宅旁绿地大部分都是贴近建筑物的,在考虑所营造的景观效果的同时,要与建筑的外观风格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采光、通风的问题。建筑不同方位,所采用的植物以及设计手法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建筑北侧,要考虑到阳光很难到达,所选取的植物是要耐阴性好的,如杜鹃、棕榈等。建筑南面采光性很好,光照条件充足,可以搭配的植物品种丰富多样,呈现四季不同景效果。建筑东西两侧选择的乔木,起到挡风遮阳的效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提供冬暖夏凉的环境。

  道路绿地主要由行道树和人车隔离带组成的。行道树的作用是为居民遮阴,美化道路两侧环境的作用。一般采用的是一类树种,这样比较容易整齐划一;但是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小区会显得过于单调无味。这样可采用几种树种交叉使用,不过要注意协调性。

  居住区的景观应该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单单是植植树,种种花草这么简单。营造文化底蕴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贯穿时间的维度,古为今用的景观处理手法。将古代的造园手法与技巧很好的运用到现代的景观绿化中来,通过居民在景观中,感受古代园林的魅力与信息,产生联想,进而学习古人的智慧。

  第二,运用雕塑、小品、构筑物,表现景观的主题,让居民游览其中,自然而然的能够感受到景观文化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与思想的信息。

  第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造景手法。利用不同植物所代表的寓意,品格不同,让人看见植物就能联想到高贵的品格和伟大的情操。进而进行品格、情操的陶冶。如梅花代表高洁的品格,竹子代表君子风度等等。

  健康可以分为身体上的健康与精神上的健康,身体上的健康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精神上的健康要通过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提升,居住环境便是其中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困扰,使人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景观设计师要努力的为居民创造出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设计是要从单纯的形式感设计走出来,更多的从人性化角度去思考,考虑到人的身心调节的功能。以景观理论为基础,运用美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经过反复的推敲论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宜居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绿化景观,是城市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停留使用最长时间的环境场所。所以居住区绿化所要考虑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性化设计,将以“人”为本运用到实际中去。针对于居住区的现状及居住人群的需求,结合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创造出优美的、宜人的、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1】周旱弘.乡土树种造景的优势、困境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2):24~ 26.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_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oO:11―13.

  【4】王贞.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中国园林,2010(5):35~38.

  【6】王磐岩,王玉结.我国居住区绿化问题探讨 中国园林,1999,(3):10-16.⑩

  【8】王莲清,梁永基.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I.中国林业出版社.2oo1:12―15.

  【9】王建民.城市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3―15.

  【10】康少邦,张宁.城市社会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6―39.

  【摘 要】何为动态景观,例如:一个静态的陀螺,表面画着优美的图形,转起来却是很不美观,但陀螺上画着几个并列的同心圆图案,转起来就很美观了。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植物构成的景观就像是一个陀螺,但其本身并不转动,动的是欣赏道路景观的人。笔者根据多年的城市道路园林设计经验,简谈道路的动态园林景观,以期共同讨论。

  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景观,公园景观是一种静态景观,而道路景观则是动态景观。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把植物在绿化带内进行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从而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也就是说,公园景观的静态景观不适宜城市道路景观。

  园林植物的绿化设计与配置应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效的削弱汽车眩光,减少司机驾驶疲劳度等,创建安全和谐的道路环境,保障人身安全。

  动态景观是人类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后者是前者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类视觉变化的速度决定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植物选择要根据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引种观赏性、适应性强的树种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园林根据市政的作用、功能和设计时速不同,被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和一般道路,城市景观路和城市快速路又被称为主干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于道路园林进行了整体的景观规划,尤其是城市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速度快慢决定动态景观的尺度,设计时速与景观定位相关联,所以景观定位间接地影响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城市景观路:城市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系统的重中之重,设计时速小于60km。园林的设计要根据植物的配置与城市环境结合,合理的搭配和设计,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的重点不同于景观路,其设计时速80km左右。所以园林设计要以绿色安全为主导,植物的配置要有大尺度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其拥有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和完美的景观设计。

  一般道路:一般的道路在景观设计中要求不高,因其在城市道路中占次要位置,时速设计需求不高,所以园林的设计要侧重于安全与生态方面。

  景观分段是实现动态景观的一项有效手段,可以通过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景观设计,最终在整体上达到道路景观的协调统一。景观分段中可以利用道路路线较长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在保证动态道路景观协调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绿化艺术思想,实现道路分段绿化的多样化,从而加强道路景观的动态效果,提高道路动态景观绿化的丰富性。

  位于动态景观中间位置的中间绿化带是绿化工作的中心,它有削弱汽车眩光的功能,在中间绿化带上种植灌木等枝叶繁茂的常绿植物可以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的远光,减少交通事故;除此之外,它还是体现道路景观的重要空间。 中间绿化带的特殊位置使它带有两个观赏面,路面上的双向汽车是绿化带的观赏点,因此有两个观赏面可以观赏中间绿化带。一般来说,中间绿化带主要由各类灌木组成,通过一个个主景植物相连形成主要规模。所以,如何依据美学原则选择好植物种类和将主景植物以不同差异进行配置以形成良好绿色景观是设计者的必须掌握的。

  红线绿化带处于道路边缘位置,与人行道相邻,所以与人行道一样是以行人为观赏视点。行人的移动速度较之汽车慢很多,一般时速6~10km,与之对应的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较小。

  在红线m标准后,可将绿化带同侧的相似自然植物进行混搭;在超过10m后,绿化植物可形成两层搭配结构,分别为背景林与前景林,背景林可通过种植常绿红乔木组成,前景林要求由开花乔木、灌木组成,从而线m时,同侧绿带相似,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大于10m时,植物配置结构可分解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绿乔木构成,形成绿化植物的混交搭配,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前景林的景观可由行人移动产生视觉改变,可在100m的标准段设置多个搭配风格,丰富道路景观。

  侧绿带是车道两侧的绿化带,它以行驶中的汽车作为观赏视点,但因为它位于均速道,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所以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比中央绿化带小。两侧的分车绿带有滤减烟尘减少噪音的效果,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行人也有庇护作用,当侧绿带超过规定长度时,应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把乔、灌、地被植物复层混交,增加绿色植物数量。

  【摘要】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美宜人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要科学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创造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在艺术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艺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城市居住区的园艺绿化中,可将乔、灌、花、草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点缀乔木、灌木、花卉,形成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加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艺术设计中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等绿色景观,丰富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城市居住区最基本的艺术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曲线、宽窄和分幅、铺材、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驳岸。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可巧妙设计河道驳岸,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等装饰,则可形成标志艺术景观。

  (4)铺地。广场铺地在城市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艺术景观。

  (5)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成为城市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1)自然生态原则。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艺术景观设计要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分布、交往空间设置、艺术景观小品等方面,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艺术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适用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艺术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1)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特点。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艺术景观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2)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在对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

  (3)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城市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1)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在艺术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艺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城市居住区的园艺绿化中,可将乔、灌、花、草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点缀乔木、灌木、花卉,形成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加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艺术设计中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等绿色景观,丰富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城市居住区最基本的艺术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曲线、宽窄和分幅、铺材、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驳岸。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可巧妙设计河道驳岸,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等装饰,则可形成标志艺术景观。

  (4)铺地。广场铺地在城市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艺术景观。

  (5)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成为城市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1)自然生态原则。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艺术景观设计要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分布、交往空间设置、艺术景观小品等方面,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 历史 文化传统,使艺术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 经济 适用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艺术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 自然 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1)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特点。了解该地的 历史 与现状,掌握其 发展 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艺术景观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2)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在对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

  (3)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城市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1)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2)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为此,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这样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3)立体绿化,增加城市居住区的绿化量和生态效果。加强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增加绿地面积,进一步地将绿色艺术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居住区的小气候,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应该从绿化的源头做起,即,设计提高要求。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城市绿化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各种乔木、花灌木、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藤本攀缘植物、竹类等。

  现代城市景观以绿化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其景观的丰富度更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影响。在进行城市绿化种植与造景过程中,应该对该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功能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园林植物配置首先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从而科学地配置植物,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园林植物选择应以本地域的乡土植物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外来植物,经过长期驯化,已经融入本地植物群体之中,是本地绿化树种的有益补充。

  其次还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城市中多为人工植物群落,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意物种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物种的配置形式,同时设计创造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

  最后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在植物造景设计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考虑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选配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持植物群落平衡与稳定。

  植物配置旨在解决问题,满足特定功能。因而设计者无论是选择植物种类,还是确定布局形式,都不能仅以个人喜好为依据;应根据绿地类型,充分发挥植物各种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结合设计目的进行植物配置。

  植物作为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植物配置应视具体绿地的生态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比如,作为城市防护林的植物必须具备生长迅速、寿命较长、根系发达、易栽易活、管理粗放、病虫害少等特性。

  城市各种绿地常常也是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场所。植物配置还应考虑绿地的使用群体和游憩功能,进行人性化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和人体尺度,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植物配置做到“因材制宜”也很重要,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的色、香、姿、声、韵等方面的观赏特性,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构成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植物景观,可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美”的魅力。

  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 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统一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行道树等距离的配置或在乔木下配种同龄花灌木。在景观设计中,相似的植物构成了和谐的统一,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在景观设计时,找出植物的近似性和一致性, 配置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觉。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根据设计环境,在配置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

  培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韵律可分为:连续韵律,重复出现的图案相同、距离相等,如行道树的种植方式。渐变韵律,重复出现的图案形状不同、大小成渐变趋势,等距离出现。交替韵律,指数个因素交替出现,

  利用以上三原则对园林景观进行植物配置,方算基本达标。但是,若想绿化植物造景不会随时间的演绎而“褪色”,则还需照顾到植物配置的稳定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在植物造景设计和配置过程中,既要考虑目前的效果,又要充分考虑长远的效果,预见今后植物景观的变化。

  为此,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较好配置效果,可适当缩小种植密度,几年后再间移,还可以适当选用大树栽植。此外,合理地安排快生树和慢生树的比例,在竖向设计上注意将喜光与耐阴、深根性和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植物景观。

  此外,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显露自然,如同在传统设计中的自然过程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了。自然景观及其过程以及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自身的日常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的过程、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的汇聚。从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城市的绿地景观是用来显露自然和生态过程、显露土地上的历史与人文过程的。显露自然作为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在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景观设计师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还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以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

  城市绿化种植中植物配置,应适地适树,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讲究季相变化。冬天的绿地,松柏迎风,白杨挺拔,冬日的肃杀预示着绚丽的春天。秋天的绿地秋叶色彩斑斓,满枝的果实,竹篱秋菊。近年来,许多城市在绿地植物配置上做了一些尝试,绿地改造是出现了大量的(疏林)草地,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赞誉和歆羡。这是最少人工雕琢痕迹的自然美。另一种栽植模式的主体是微地形、石景、大小黄杨球及金叶女贞等植物集栽。这种布置在景观上有一定美学价值的,给人一种精雕细刻的感觉,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现代的城市绿化景观种植多以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惟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其景观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2】马龙生,王晓春,刘广《人工地面植物造景・垂直绿化 - - 城市绿化造景丛书》

  伴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两侧的绿化建设愈加重要。本文基于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的绿化现状,提出了绿化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江南水网地区特有的立地类型进行地形整理、绿化布置及树种搭配,详细简述了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绿色通道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作为环境中的道路,既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又要满足道路本身的环境要求。绿化的理念是:以恢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提供优美舒适的行车条件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念,实现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绿在路中,路在绿中的生态、文明、景观大通道。

  高速公路绿化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美结合,注重效益,以耐瘠薄、耐干旱、宜粗放管理的常绿树组成高速公路的常青骨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段组配不同季相的开花及彩叶植物,丰富景观组成。具体应掌握因地制宜原则、安全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经济性的原则。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长49.88km,总投资约38.8亿元,于2005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全部位于吴江市境内,东起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北的苏沪两省市交界处,与上海市沪青平高速公路相接,西止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已建成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相接。绿色通道规划设计范围内多为水稻田、鱼塘、湖荡及部分拆迁房屋和保留工厂,地形地貌相对比较复杂,其中部分路段与大湖荡交错,可利用的景观资源比较丰富。按要求本次绿色通道绿化景观设计要求在两侧各50m 距离内绿化造林,从而改善公路两旁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⑴ 地形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营造景观坡地。在设计中,考虑实际施工的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地形设计主要以就地土方平衡为主,目的是投入少并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改善公路两旁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① 农田。在50m绿化带边线处向路一侧开挖排水沟,根据实际需求,开挖水沟面宽5~7.5m,内坡比1∶1.5,深度以能保留一定量水位为准(可用于日常养护和灌溉),不宜过深。沟边靠农田处筑1 条顶宽0.5m、高0.3m的小田埂,同时将挖出的多余土方平整到绿化带内。为便于先期施工和将来绿化施工,斜沟在绿化施工完成后按实际需要再行开挖。

  ② 小河塘。沿线有大量的小河塘和废弃鱼塘,在地形设计时不对其填埋,而是就地改造。这样既丰富了景观,又节约了成本。对其改造主要是修整边坡,在清理杂草、垃圾的同时修整缓坡,将其与水面相接,并根据实地情况把河岸线调整成自然蜿蜒曲折的形状,对于一些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予以适当保留。

  ③ 成片鱼塘。沿线有大量正在使用的鱼塘,对其主要是清除一些杂草并修整边沟。

  ④大水面。沿线一些大的河荡,其水面开阔,风景优美,地形处理上主要是更好地显现其优美的水景,在清理杂草、垃圾的同时,将靠近路边的水岸线处理得更加自然。

  ⑤ 节点。在道路节点上充分利用其原有资源,合理改造原有的地形、地貌,采用挖河堆山的方法,堆山所需的土方由挖河的土方回填,这样既可节省投资成本,又丰富了景观层次。

  ⑵ 景观规划原则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应遵循交通安全性、生态适应性、植物多样性、经济实用性、景观舒适性的原则。

  ① 交通安全性。从驾驶员心理、生理状况考虑,减缓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减弱其心理副效应。设计种植要加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突出距离感。通过种植植物材料来加强视线诱导,反映线性的变化,通过树木的高度和位置的安排等达到预示作用,从而增强行车安全性。

  ② 生态适应性。A.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经过抗性锻炼已适应本地区生长的树种。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使乡土树种占整个树种比例的65.08%。b.选择与自然状态下地带性植物区划相一致的地带性树种。c.根据不同立地环境,营造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注重生态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③ 植物多样性。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优势,使之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充分发挥多种植物个性特色,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突出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效果。避免植物种类的贫乏和品种单调。

  ④ 经济实用性。在景观规划设计选用的植物材料中,为降低成本,易于养护管理,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和价格低廉的植物种类。

  ⑤ 景观舒适性。在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景观设计中,结合沿途自然风光,注重整体和节奏感,选用乔灌木时考虑降噪、防尘、减低风速、净化空气等功能,使沪苏浙高速公路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身。注意植物生长习性以及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创造具有时代感且反映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因其路段地形及土壤条件情况各异,设计中进行分段、分立地类型设计。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既要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又要有较好的生态效应。力求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四季景观。采用不同的绿化景观尺度与单元,采用相宜的绿化形式和手法,各路段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情况下,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的环境特点,丰富景观。

  由于速度因素,高速公路是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布局,其间既要有变化,又要达到统一、协调,既要有平缓又要有波折起伏,沿途景观采用“大尺度、大组团、大色块”为主要组景手法,利用粗线条、多层次的造景特点,突出高速度下的观赏效果。每一群植物单元的长度在 300~500m之间变化,单元间相互交错、衔接,植物空间轮廓有平有曲、有弯有直,形成立体化的带状线性图案。在统一中求变化,通过植物品种、色彩、高矮、连续与间断的变化,创造美丽的自然景观。

  ⑴利用灌木与常绿树、落叶树种的形态、个性参差群植,合理搭配,以大片灌木渗透于林带中,使局部景观层次分明,而景深富于变化,形成林冠线、林缘线起伏多变,借以打破景观的单一性,给人以强列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同时开辟景观深远的视觉走廊。

  ⑵ 在空间的开合上,结合周围地貌,以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之间错落形成起伏,方向性穿插片植布局的花灌木,在空间上以打开透景线,让视线有远近开合的变化,又远借佳景,加强空间的透视效果,把吴江优美的田园景观融入到高速公路,平衡高速公路因实行封闭而带来的隔绝感。

  ⑶ 在一些大湖荡的处理上,结合周边情况,靠路边稀疏种植垂柳和黄菖蒲等水生植物,打开水面空间,引导视线;将对面小岛上高大乔木和花灌木相结合,成片种植水杉背景树,前面错落点缀数棵垂柳,在土坡与水相接处成片种植鸢尾花;在水面远处自然点缀数棵高大水杉,使水中倒影随风荡漾,从而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

  ⑷对于一些小的河塘和正在使用的鱼塘,可在塘边种植一些垂柳和水杉,以打破鱼塘单一的平面,增强视觉效果。从全线看,这些鱼塘的存在,虽然影响了景观的连续性,但同时也丰富了全线的景观类型,使全线的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3、景点设计 在道路主要节点和高速公路进出口处设计景点,如上海交界处节点、浙江交界处节点、平望服务区等15 处,采用挖湖堆山的方法改造地形,适当增加大树以及地被植物造景,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在池塘内种植少量水生植物,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群落,使人联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的江南水乡风情。临岸遍植清俊挺拔的水杉,姹紫嫣红的木槿、木芙蓉、红叶李等,一年四季尽展春之新、夏之绿、秋之色、冬之姿。

  绿色通道建设应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带;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和城市苗圃相结合,作为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带,适当密植,解决城市绿化大苗稀缺问题;施工养护要采用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的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他们对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苗木的保存率;绿化通道要与高速公路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验收,可以更好地保证绿色通道建设效果,降低建设成本。

  高速公路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破坏了现有的生态和自然景观,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很多国外先进的思想引进了我国,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个理念还不够成熟、不完善,设计人员不得不边研究国外成功、先进的设计经验,边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文结合沪苏浙高速部分路段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在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的情况,从而为驾驶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予以更正。